《隨風入夜》序

 

 

  時光荏苒,蒙 主眷祐,我校創校快將79周年。本校自創校至今,一直堅持母語教學,並讓同學認識傳統哲思文化,同學在麗澤的歲月裡必定接觸到《絕詩》、《律詩》、《古詩、詞》及《論語》等傳統瑰寶。

  近年我校鼓勵同學多創作,並將他們的心血結集出版。《隨風入夜》的書名,原出自杜甫《春夜喜雨》一詩:「隨風潛入夜,潤物細無聲」,在這裡我想到麗澤的七位創校校董,她們於1929年創校,在資源匱乏的年代,以民辦的義學形式,分別在灣仔?凰台及九龍佐敦道設校,廣收學生,這種辦學精神不難令人想到教育是任重道遠的工作,我們既以身教,也重於言教,一切都隨時間過去而令人緬懷,令人深思。

  文學創作講求創新,也講求細味。創新是近年教育界所強調的共通能力,即創造力。創意新奇,往往要建基舊事、舊知識之上,尋求突破。但那些舊事、舊知識就正正是文學的傳承,千古不變。人與事都是一樣,能夠細味數遍,那才是我們的生活的動力。當然,到最後還是要堅守基督精神,「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,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,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,都要認定他,他必指引你的路。」(箴3:5-6)

  風能動人,也有教化的意思,一切一切都是自然不過的事,希望這《隨風入夜》能流傳下去,作為麗澤中學的同學努力的見證,也許果子不太大,枝葉不太多,但憑著風,我們都能察看到。為著我們的未來,繼續走我們的路。
 

校長 曾有成
丁亥年春